,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增长、对外投资;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产业结构从高消耗、高排放、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率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率方向优化转型初具成效。而面对全球资源价格提高、信息化与技术进步加快,以及劳动力成本加大等现实挑战,积极应对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与发达国家“高端压制”的双向挤压,继续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并强调“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如何贯彻二十大精神,“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主要的制约因素精准施策,将其转化为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新动力。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结构转型的新起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聚集新的增长动能,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农业转型是新发展阶段赋予的现实要求。要以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快推进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将农业发展方式从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营转向可持续生产,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工业是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需要坚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不仅是产业体系的新支柱,还是提升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要解决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以技术改造和创新,利用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解决部分行业高耗能、高排放,增长效益低的问题。
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后疫情时代,要积极应对冲击,探索建立适应疫情后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型现代服务业体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促使现代服务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等的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提效增量起到巨大促进作用。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针对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以及战略性、网络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支持结构转型和产业提升,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
促进地区产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区域均衡基础。优化产业分布空间格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上,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要素的区域性特征,借助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战略决策,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就业结构错配等挑战。对此,应针对这些挑战精准施策,将其转化为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新动力。环磁导率幻彩绿幻灯凯时娱乐注册送1幻景环保网槐树张谢雄环刀张小溪